本報訊 磁制冷是一種基于“磁熱效應”的制冷技術,通過磁場變化引起磁性材料熵變來實現制冷。因其具有無制冷劑污染、高能效、靜音、精準溫控等獨特優勢,在量子計算與超導設備冷卻、深空探測、精密光學與半導體制造、生物醫學低溫存儲等領域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3月26日,記者從包頭稀土研究院了解到,包頭稀土研究院與包頭師范學院科研團隊在新型高熵非晶合金制備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成功研發出高性能低溫高熵非晶合金,在磁熱材料研發領域取得了新突破。
“高熵非晶合金作為新型磁性材料,對磁制冷技術的革新具有重要意義。其獨特的成分無序性和結構無序性,結合高熵效應,為突破傳統磁制冷材料的關鍵瓶頸提供了全新路徑,以及更高能效、更低成本、更寬溫區的解決方案。”磁制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項目核心成員高磊向記者介紹。
長期以來,受限于高熵非晶合金的成分設計、非晶形成能力以及制備工藝過程中的難點,該類合金的研制與應用受到嚴重制約。對此,高磊和他的團隊創新成分篩選手段,破解了合金成分設計難題,突破傳統晶態合金的磁熱性能限制,首次實現自旋玻璃態與二階磁相變的協同調控,在零下225℃到零下95℃之間的寬溫區內獲得優異的磁熱性能,為液氫溫區磁制冷提供了新的材料解決方案。
下一步,磁制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將繼續培育磁制冷技術產業化能力,以及磁熱材料等制備規?;?、工業化能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關鍵技術成果轉化,加速新材料落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