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時代長卷鐫刻匠心,熱土之上書寫榮光。在包鋼成立70多年來奔騰的發展脈搏中,從廣袤礦山到十里廠區,從生產一線到科創前沿,廣大勞動者用汗水澆灌夢想、用實干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今日起,《包鋼日報》推出“勞模風采”欄目,講述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非凡業績的動人故事和展現出的昂揚風貌,激勵全體包鋼人立足崗位、奮勇拼搏,共同繪就齊心協力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嶄新畫卷。
對于包鋼煉鋼廠制鋼三部轉爐爐長來說,今年的春天充滿了驚喜與榮耀,4月24日,自治區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呼和浩特市召開,孫承碧的名字赫然出現在表彰名單中,他還代表此次獲獎的自治區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宣讀了倡議書。孫承碧激動地說,獲獎后的心情既興奮又感慨,腦海中全是自己和工友們在爐臺上日夜奮斗的場景。
1998年,18歲的孫承碧走出包鋼技校的大門,懷揣著對煉鋼行業的憧憬與好奇,一頭扎進了轉爐車間。他從最基礎的爐前工干起,守著料口,緊盯著鋼水,用辛勤的汗水澆灌青春。每天,他都要透過通紅的轉爐查看鋼水情況,滾燙的熱浪來襲時,他的臉龐和眼睛常常被炙烤的十分難受。但是為了學到真本領,孫承碧一次又一次咬牙堅持著?!皠e人下班的時候,我給自己‘充電’?!奔夹W歷的他深知自己的不足之處,白天跟師傅學習操作技巧,晚上鉆研專業書籍。他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鋼水成分、溫度曲線和操作心得。近27個年頭腳踏實地潛心鉆研,孫承碧硬是從一個對煉鋼一竅不通的“門外漢”成長為精準把控冶煉全過程的“活工藝”;從爐前工一步步成長為爐長、包鋼首席技能大師,先后榮獲“包頭市勞動模范”“包頭工匠”“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轉爐煉鋼在煉鋼系統中處于“龍頭”地位,是成本控制的源頭所在。善于思考和勇于創新的孫承碧,帶領團隊日夜奮戰在現場,圍繞生產經營與工作實際展開技術創新,全力以赴攻堅克難,解決瓶頸問題,讓轉爐煉出“黃金效益”。他帶領團隊總結的《利用CO濃度曲線,快、準、穩監控轉爐造渣操作法》,極大降低了轉爐冶煉噴濺比例,提升了冶煉一次拉碳成功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實現年度降本增效2280萬元,被命名為公司級先進操作法;自2014年公司開展員工自主改善活動以來,他參與和自主提出了27項自主改善項目,特別是參與完成的《降低精煉工序能耗》和《鋼包車大線防燒毀》項目,年創效益達千萬元;在“低能耗冶煉法”攻關過程中,他像數學家般構建出“冶煉時間——能耗”函數模型。通過調整供氧強度、優化爐料配比,成功將150噸轉爐的冶煉時間壓縮到37分47秒,這相當于每天能夠多煉一爐鋼。在他的帶領下,一個個生產難題被逐一攻克,公司冶煉成本得到持續降低、效益穩步提升。
“獨木不成林,百花齊放才是春?!?018年,“孫承碧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這里不但是技術攻堅的“作戰室”,更是人才成長的“孵化器”。各類技術交流、技術攻關、創新課題、操作法總結提煉等工作,在這里開展得如火如荼,為公司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孫承碧所帶出的徒弟中,涌現出自治區職業技能大賽“轉爐煉鋼工”第一名高博、全國技術能手劉南。2024年,當孫承碧接過包頭鋼鐵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的聘書時,他不禁感慨道:“看著年輕人眼中閃爍的光芒,就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能夠促進校企合作,為行業培養更多技能型人才是我職業生涯中的幸事。”如今,工作室已經累計培養出了眾多技術骨干,完成了多項創新課題,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成為包頭市以及自治區技能大師工作室中的一塊“金字招牌”。
爐火熊熊,映照初心如鋼;鋼花飛濺,綻放匠星璀璨。榮獲自治區勞模殊榮,孫承碧感覺自己的肩頭更加沉甸甸的。未來的路還有很長,這位“爐臺詩人”表示,將在工作中積極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堅定理想信念,扛牢職責使命,幫助企業培養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為包鋼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