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鋼運輸部,提起趙獻一家,同事們紛紛豎起大拇指。趙獻是運輸部機務作業部部長,妻子劉海華是工程服務公司規劃運營部專業技術主管,一兒一女品學兼優,分別在包頭名校就讀。這個幸福的四口之家,用愛與責任編織出溫暖和諧的家庭畫卷,成為新時代五好文明家庭的生動縮影。
并肩奮斗:
事業與家庭的“雙贏”之道
趙獻與劉海華這對黨員伉儷,既是工作中的“黃金搭檔”,更是生活中的“靈魂伴侶”。他們常說:“黨員身份承載著責任和使命,既要在工作中有所作為,也要經營好家庭?!?022年,包鋼“駿馬計劃”評選現場,夫妻二人雙雙過關斬將,成為集團公司唯一一對“夫妻駿馬”。
趙獻深耕機務領域,帶領團隊創下燃油能耗歷史新低,更將目光投向新能源機車,改造的純電機車每年為企業省下300余萬元成本;劉海華則以精準的數據分析推動公司市場化改革,屢獲創新獎項。兩個人辦公室的燈光常常亮至深夜,但回家后,他們總會默契地放下工作,陪孩子讀書、下棋,用行動詮釋“事業家庭兩不誤”。
書香潤家:
科學教子的學習密碼
走進趙獻家,最顯眼的是占據整面墻的書架,既有黨的理論著作,也有《機械原理》《財務管理》等專業書籍,更擺滿了孩子們的素描畫冊和琴譜。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劉海華自學考取雙中級職稱,趙獻攻讀碩士期間常帶著孩子泡圖書館。兒子趙修哲的日程表上,跆拳道訓練與數學競賽培訓交錯,女兒趙珈禾的周末則在鋼琴課與自然觀察中切換。對他們而言,學習從不是負擔,野炊時父親講解機械原理,滑雪時母親教受力分析,就連采摘草莓也成了生物課現場。這種“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讓兩個孩子連續三年包攬校級“五好學生”,更在藝術、體育領域斬獲多項榮譽。
德澤鄰里:
三代同心的家風傳承
趙獻家中“忠厚傳家遠”的金字匾額高懸客廳,這是他家相傳的家訓。82歲的趙奶奶每天清晨為全家熬制奶茶,兒媳劉海華下班總會帶回老人愛吃的糕點,趙獻堅持二十年接送父母晨練,孩子們則用零用錢為鄰居獨居老人訂報紙。去年冬季,樓棟供暖管道突發爆裂,趙獻帶著工具連夜搶修,妻子煮姜茶分送受凍住戶,兩個孩子主動清掃樓道積水。這種“大家即小家”的胸懷,讓這個家庭連續五年獲評社區“最美鄰里”。
揚帆遠航:
新時代家庭的幸福密碼
周末,在賽汗塔拉城中草原時常能看到趙獻一家四口的身影,父親調試制作機車模型,母親指導女兒寫生,兒子舉著望遠鏡觀測候鳥遷徙。夕陽下,他們的笑聲與歸鳥的鳴叫交織成歌。真正的文明家庭,不僅是獎狀上的榮譽,更是用愛崗敬業澆灌事業之花,用科學智慧培育希望之苗,用仁愛之心溫暖社會之春。趙獻家庭正如北疆草原上的駿馬,在時代的征途上并肩馳騁,蹄聲所至,皆是幸?;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