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裝褲上沾著金屬粉末,手掌上有著些許老繭,笑容憨厚可掬,鏡片后面的目光卻閃爍著睿智和堅定。初見楊鵬飛時,很難把這個90后與多項國際領先技術研發者聯系起來,但他手中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數據則見證著他與稀土的故事。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到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包頭稀土研究院金屬材料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楊鵬飛以“十年磨一劍”的堅韌與執著,潛心鉆研稀土火法冶金技術,突破多項“卡脖子”難題,始終以科研報國為使命,用行動詮釋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扎根北疆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突圍
2015年,楊鵬飛從內蒙古大學畢業,毅然選擇扎根包頭稀土研究院。彼時,實驗室設備簡陋、人員緊缺,但他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拼勁兒投身科研一線,用自己的勤奮來彌補落后和不足,從最基本的實驗操作開始,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攻克稀土火法冶金技術難題,他常駐實驗室,反復調整工藝參數,記錄上千組數據,有時甚至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同事回憶道,“每次重大攻關,他總是搶著說‘我先上!’”
包頭稀土研究院的大力支持讓楊鵬飛得以快速成長,尤其是在稀土鋼用稀土鐵合金制備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剛開展時,團隊負責人、現任包頭稀土研究院副院長劉玉寶敏銳洞察到當時稀土應用技術在適配性上存在一些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解決方案,指派楊鵬飛負責部分技術方案開發。研發過程中,劉玉寶定期與他復盤工作進展,針對數據解讀偏差、技術突破方向等問題耐心指導,讓他短時間內積累了很多靈感和經驗,并逐漸成為團隊的中堅力量。功夫不負有心人,楊鵬飛帶領團隊成員針對稀土在鋼中應用高效綠色需求及應用困難等關鍵技術難題,開發了新技術與裝備,合金產品質量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時,還將稀土收得率從90%提升至97%,電耗顯著降低;改進坩堝打結工藝后,不僅延長了設備壽命,每年還為研究所節約成本近30萬元,一系列突破有力推動了稀土產業技術創新,更讓實驗室成果產業化應用邁出關鍵一步?!翱蒲幸小斸斪印?,每個細節都關乎成敗?!睏铢i飛說。
成果轉化 讓稀土技術落地生“金”
在楊鵬飛看來,科研的價值在于服務國家戰略。他負責研發的稀土鋼用高潔凈稀土鐵合金制備技術應用廣泛,被認定為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新材料首批次以及十大關鍵技術突破和十項技術成果轉化應用。運用該技術生產的核心原料,被國內近30家鋼鐵企業采用,應用于“中國天眼”鋼結構、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累計創造經濟效益超10億元。針對稀土鋼連澆過程絮結嚴重等行業痛點,他帶領團隊創新工藝路線,建成年產1200噸高品質稀土合金生產線,近五年為企業創效超1000萬元?!爱斘覀兊牟牧媳粦糜凇畤仄鳌?,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楊鵬飛感慨道。
2019年,楊鵬飛在自治區稀土熔煉工職業技能競賽中摘得桂冠,用實際行動詮釋“匠人精神”。如今,這支平均年齡30歲的團隊已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市級項目近20項,獲授權專利20項,制定行業標準5項,成為稀土冶金領域的“尖刀班”。
重任在肩 新征程上再出發
2025年,楊鵬飛接連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和五四獎章稱號。面對榮譽,他坦言:“這既是肯定,更是鞭策。我堅信付出多少汗水和努力,就會得到多少回報?!笔觊g,他發表論文6篇,攻克2項國際領先技術,卻始終保持著科研人的清醒:“我國稀土產業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必須跑得更快?!?/p>
如今,他正帶領團隊在稀土新材料研發、稀土資源綠色高效利用等方面發力,推動科研成果加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助力“兩個稀土基地”建設?!拔乙浞职l揮模范帶頭作用,帶動更多青年人才投身稀土事業,為國家培養一支具有‘戰斗力’的創新隊伍?!闭驹谛缕瘘c,楊鵬飛目光堅定。
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從青澀學子到行業領軍者,楊鵬飛正在用堅守與創新書寫著稀土人的報國答卷?!翱蒲腥说男腋?,在于用技術突破照亮產業未來?!痹谶@片承載著“工業維生素”傳奇的土地上,楊鵬飛和他的團隊正在以科技之力,續寫著新時代的“稀土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