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tdlbn"><span id="tdlbn"></span></em>

<sub id="tdlbn"><listing id="tdlbn"></listing></sub>

  • <em id="tdlbn"></em>
  • <sub id="tdlbn"></sub>

    包鋼日報

    報刊:包鋼日報

    內容搜索

    標題導航

    • 北方稀土1集體1個人獲全國表彰

      摘要:本報訊近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先進集體、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京召開。國瑞科創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瑞科創)、冶煉分公司(華美公司)設備技術協理蘇振龍...

    • 公司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五一”“五四”先進代表座談會召開

      摘要:圖為座談會現場。圖為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孟繁英為全國勞動模范考然授花。記者劉瑞龍攝本報訊5月6日,包鋼(集團)公司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五一”“五四”先進代表...

    • 包鋼股份安排5月生產計劃

      摘要:本報訊近日,包鋼股份5月份生產計劃會在指揮中心召開。會議通報4月生產情況,安排部署5月生產計劃,啟動包鋼股份“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和包鋼股份2025年首批勞動競賽工作。4月...

    • 勞動譜寫時代華章 奮斗創造美好未來

      摘要:堅持“軋制精度提升0.1毫米”的工匠追求全國勞動模范、包鋼股份鋼管分公司考然今天,我取得勞模這個榮譽代表的不僅是我個人,也代表那些常年在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吃苦耐勞,為國家...

    • 公司一季度勞動競賽圓滿收官

      摘要:本報訊近日,包鋼(集團)公司一季度勞動競賽圓滿落下帷幕,公司領導李曉、劉振剛、張昭分別深入一線為獲獎單位現場授牌,感謝職工們在極致降本、創效創收、新產品研發、提質增效、數智...

    • 包鋼股份風電鋼產品助力西北新能源基地建設

      摘要:本報訊近日,包鋼股份板材產品成功應用于西北地區某國家級新能源基地風電項目,為其提供高性能風電塔筒用鋼。作為我國“陸上風電鋼之冠”,包鋼股份憑借技術實力與市場深耕,深度參與該...

    • 稀土光功能材料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

      摘要:本報訊近日,國創中心孵化企業國創稀品與內蒙古科技大學共建的“稀土光功能材料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標志著雙方在稀土光功能材料領域的深度合作邁入新階段,未來雙方將聚焦稀土發...

    放大 縮小 默認

    勞動譜寫時代華章 奮斗創造美好未來

    ——包鋼(集團)公司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五一”“五四”先進代表座談會發言摘登

       期次:第11247期      
    堅持“軋制精度提升 0.1 毫米”的工匠追求
    全國勞動模范、包鋼股份鋼管分公司 考 然

    今天,我取得勞模這個榮譽代表的不僅是我個人,也代表那些常年在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吃苦耐勞,為國家、社會以及企業的發展壯大,奉獻青春和汗水的所有人。

    2025年4月28日,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我永生難忘的一天。這一天我站在了人民大會堂里,當國歌奏響、聽到習近平總書記說“光榮屬于勞動者”時,澎湃的心怎么也抑制不住激動。回望在軋鋼一線走過的25個春秋,從普通技工成長為首席技能大師,勞動者的榮光,不在聚光燈下,而是在車間里被汗水浸透的工裝上。這份榮耀,有著自治區“人才強區”的春風相伴,是草原鋼城給我的底氣,是包鋼軋機轟鳴聲給我的力量,更是三代包鋼人傳承給我的“火種”。

    時代在變,但精神不變。作為一名軋鋼工人,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內蒙古“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的戰略定位,緊扣自治區“闖新路、進中游”目標和包頭市打造“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綠色硅都”的部署,立足軋鋼崗位,用實際行動踐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皭蹗従礃I、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雖只有24個字,但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奮斗來書寫。

    我深知勞動模范是奮斗出來的。今后,我們將多點聚焦,踔厲奮發,向著更高的目標奮勇攀登。

    聚焦技術創新,攻克“卡脖子”難題。圍繞包鋼稀土鋼品牌建設,帶領團隊在軋鋼工藝優化、高端產品研發上持續發力。以“軋制精度提升0.1毫米”的工匠追求,對稀土合金抗腐蝕、高抗擠毀系列油套管等“拳頭產品”進行全流程質量攻關,助力包鋼產品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

    聚焦人才熔爐,培育新時代“鋼鐵工匠”。依托包頭市特色技能大師工作室,朝著“技術創新、孔型開發、提質增效”三大方向,通過“項目帶徒”“微課實訓”等方式,將軋鋼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青年職工,為包鋼乃至自治區先進制造業發展注入“硬核”技能人才支撐。

    聚焦協同創新,強化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圍繞制鋼管坯產出、生產效率提升、軋制工藝優化,進行立項攻關。針對大口徑薄壁管,自主設計、開發新的軋制孔型,實現質量、產量雙重增效,推動產線綜合效能與鋼管產品質量雙提升。組織參與氣瓶用管質量攻關項目,以銳意創新的勇氣,去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

    從“草原鋼城”到“稀土之都”,變的是時代命題,不變的是產業報國的赤子之心。從陰山腳下的軋鋼車間到人民大會堂,變的是舞臺的大小,不變的是產業報國的初心。

    一沙一石之微,疊壘出巍巍群山;一點一滴之小,匯聚成滔滔江河。我將永葆“爐火燃燒”的奮斗激情,“千錘百煉”的精神,“奮斗不止”的信念,立足崗位、精益求精、創新突破、追求卓越,為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為包鋼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軋出最優質的鋼、奉獻最赤誠的心,以奮斗之我寫下無愧于時代的“包鋼答案”。

    把單位當成家 把單位的活當成家里的活干

    自治區勞動模范、北方稀土冶煉分公司(華美公司) 徐占宇

    我是北方稀土冶煉分公司(華美公司)的徐占宇,目前是技術中心的一名實驗員,從事稀土冶煉分離技術的革新和開發。今年被授予自治區勞動模范榮譽稱號,能夠參加這次座談會感到非常的榮幸和自豪。

    20年前,20歲的我懷揣著夢想,從農村老家來到包頭上學,選擇了冶金技術專業,學的是煉鐵、煉鋼和軋鋼。當時我就聽說過我們包鋼,想加入這個大家庭一展所長。實習期間,先后輪崗煉鐵、煉鋼、連鑄、軌梁和線材生產線,看到壯觀的生產車間和先進的生產工藝,我更加堅定了加入包鋼集團并為之奮斗的信念。

    2008年,我如愿以償,進入了包鋼集團這個大家庭中。從業以來我一直在生產一線,工作中我把單位當成了家,把單位的活當成家里的活干。生產現場需要我們發揮聰明才智、研究探索、立足崗位創新創造,同時也承擔了更多的使命和期望。

    集團公司的高技能領軍人才隊伍建設,讓一線工人有一條光明的大道,沿著這條路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績。這既是對我過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未來的鞭策。我深知一項榮譽就是一個新的起點,在新的起點上我要繼續為公司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有努力成為行業中的先進典范,才能不辜負企業的栽培,不辜負領導和前輩的期待,不辜負我們這么好的事業。

    未來,我將繼續在崗位上發揮主力軍、排頭兵作用,帶頭完成好各項生產任務,為企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努力掌握和運用產業前沿知識,在基礎理論、技術攻關和工藝優化上下更大功夫,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同時,我要更加注重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一方面帶領團隊共同進步,出實招見實效,讓更多的人掌握我們的制造技術,更好地推動行業發展;另一方面搞好儲備人才梯隊建設,給青年職工創造更好的條件和機會,把我們的事業傳承好、發展好。此外,作為職工代表和先進模范,我也將繼續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更加積極的學習思考,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為職工權益發聲,為推動包鋼集團的發展積極努力,貢獻更大的力量。

    少一些“這不可能”的猶豫 多一些“讓我試試”的闖勁

    自治區勞動模范、自治區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代表、包頭稀土研究院 楊鵬飛

    我是來自稀土研究院的楊鵬飛,能夠獲得“內蒙古自治區五四青年獎章”,我的內心滿是激動與感恩,同時也有一絲惶恐。這份榮譽沉甸甸的,絕非屬于我個人,而應屬于所有和我在科研一線默默耕耘、披荊斬棘的青年伙伴。

    作為包頭稀土研究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我深知,科技創新沒有捷徑,唯有腳踏實地、久久為功。近年來,我和團隊聚焦稀土、鈮資源火法冶金技術領域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研究開發,攻克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成功開發出熔鹽電解、成分調控聯合法制備高品質稀土鐵合金技術,該技術經鑒定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以此建成了年產1200噸稀土鐵合金生產線。技術成果形成授權專利16項,歐盟、中國商標各1項,發表論文8篇,制定標準6項,產品應用于近30家鋼鐵企業,直接經濟效益超過2000萬元,間接經濟效益超過10億元,并且實現了3項成果轉化。這些成果的背后,是我和團隊的同志們無數個通宵達旦的實驗,是失敗后的咬牙堅持,是團隊協作的智慧結晶。正是這種“坐得住冷板凳、啃得下硬骨頭”的精神,讓我們在關鍵技術上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最終“領跑”的跨越。

    作為新時代的包鋼青年,面對全球科技競爭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具備以下三種核心素養:敢想、敢闖、敢擔當。

    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少一些“這不可能”的猶豫,多一些“讓我試試”的闖勁??萍紕撔虏皇且货矶偷?,往往需要長期積累。青年人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失敗,把冷板凳坐熱,把硬骨頭啃透。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必須胸懷“國之大者”,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需求,在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上奮力突破。

    獨行快,眾行遠。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只有打造一支團結協作、富有創新精神的青年科研團隊,才能攻克更多難關。作為青年科技工作者,我深知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組織的培養和同事的幫助。我們團隊曾為了一個項目,連續數月日夜奮戰。在那段日子里,大家相互鼓勵、相互支持,遇到問題一起探討,有了新想法一起嘗試。也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們成功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瓶頸。因此,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帶動更多青年共同進步。

    未來,我將秉承老一輩科學家們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不斷鉆研專業技術,在科研道路上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幫助青年同事少走彎路,將我們的隊伍打造成一支“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團結”的隊伍,為我國稀土事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在建設稀土強國的征程中書寫屬于我們這代人的青春答卷。

    只要肯琢磨、敢動手,再普通的崗位也能干出彩

    包鋼好工人代表、包鋼股份薄板廠 姚麗軍

    我是薄板廠冶煉部的姚麗軍,在鋼包熱修崗位干了快30年。今天能作為“包鋼好工人”代表發言,我既激動又自豪。作為一線工人沒啥豪言壯語,我就想和大家分享這些年在鋼包旁摸出來的“土經驗”:只要肯琢磨、敢動手,再普通的崗位也能干出彩。

    咱干鋼包熱修的,最清楚“細水長流”的道理。就拿透氣磚來說吧,損耗大、換修頻繁,不光費錢還影響生產。我就想,能不能讓這磚多用幾次?說干就干,我帶著團隊白天拆舊磚、晚上總結數據,反復跟蹤試驗半年后,硬是把透氣磚壽命從30次提到50多次,為單位直接省了258萬元。這件事讓我明白,有時候要解決難題,靠的就是“不服輸”的鉆勁兒。

    再說鋼包烘烤,能耗高,跟“燒錢”似的,我就天天在烘烤器旁監測曲線,拿著本子記錄鋼包周轉數據。經過反復測算、優化,摸索出了省錢的竅門:把烘烤器數量從6臺減到3臺,噸鋼能耗降了0.28元,月節約10萬元。會算細賬,靠的是“不怕累”的韌勁兒,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銀,俗話說得好:省下就是掙下的。

    最難忘的是熱修位改造,之前沒有先例,風險大、粉塵多。我們白天量尺寸、畫草圖,晚上回家算數據。那陣子滿腦子都是改造方案,連做夢都在擺弄設備。3個月后,過跨修罐車系統上線,粉塵降了70%,效率提升了30%,還拿了4項專利??磥硪龊靡豁椄脑?,靠的就是“不怕苦”的闖勁兒。

    這些年我有三點最深的體會。第一,咱工人得“眼里有活,心里有賬”?!肮澞芙岛摹辈皇呛翱谔枺强课覀兠總€人多看一眼、多想個點子。把廠子當成自己家,把活兒當成自家事,效益自然就找上門。第二,手藝要精,更得“傳幫帶”。我帶了好多徒弟,手把手教他們看鋼包、調設備?,F在,他們個個是骨干,有的還成為了崗位操作能手?!鞍摵霉と恕辈还庖约焊傻煤?,還得帶領年輕一代學好本事向前走。公司評“包鋼好工人”,就是讓手藝不“斷根”,讓我們包鋼的“絕活”代代傳。第三,創新不怕小,關鍵得“敢試”。創新不只是專家的事,也是每一名包鋼人的責任,公司號召、鼓勵我們工人搞創新,給平臺、給獎勵,我們只管甩開膀子干。大家多提一條建議、多想一個點子,都是在給企業“造血”。

    最后,我想跟大伙說:“特別能吃苦、特別敢擔當”這幾個字,永遠刻在我們包鋼人的骨子里。新時代的包鋼工人,既能在滾燙的熔煉爐前旁揮汗如雨,也能拿起筆桿子畫圖紙、搞創新。

    創新沒有性別之分 只有奮斗與堅持之別

    女職工代表、包鋼股份技術中心 趙曉敏

    我是技術中心女職工創新工作室的負責人趙曉敏。作為一支以女職工為主體的創新團隊,我們始終秉持“立足崗位、攻堅克難、服務發展”的理念,在新產品研發、技術攻關、分析檢測、專業技術培訓領域深耕細作。工作室創建的2年里,我們重點圍繞產品研發、技術攻關、工藝優化、技術降本、技能提升等方面開展工作,累計完成公司項目20余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3項,發表論文41篇,參與制定國家標準2項,國鐵集團標準1項,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4000多萬元,多項成果填補了行業空白。比如,我們采用創新理論解決了出口高強鋼軌異常組織、線材堆鋼、耐候H型鋼合格率低等問題,成果獲得了內蒙古創新方法大賽二等獎1項和三等獎2項,得到了行業的高度認可。

    創新之路并非坦途。作為女性,我們既要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雙重責任,又要突破技術壁壘、迎接行業挑戰。但正是這份細膩、堅韌與協作精神,讓我們在創新中形成了獨特的優勢。記得在申報《稀土耐腐蝕新材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集成開發》科技興蒙項目時,團隊連續兩周加班修改申報書,逐字逐句梳理研發內容和考核指標,最終通過跨部門協作和文字的反復打磨,成功申報并獲110萬元專項資助。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創新沒有性別之分,只有奮斗與堅持之別;女性的細致與團隊凝聚力,正是推動技術突破的重要力量。

    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我們始終牢記“傳幫帶”的責任。工作室通過“導師帶徒”“技能比武”“微課堂”等形式,搭建“女性科技人才交流平臺”,促進跨領域經驗共享。先后培養出包鋼“巾幗科技之星”2名、“包鋼好工人”1名,2人加入昆都侖區女科技工作者協會,8人職稱晉升,獲評公司技能大師1名。我也先后榮獲“包鋼英才”工程中青年技術骨干人才,昆區“三八紅旗手”“包頭市三八紅旗手”“包頭市多彩女性”等多項殊榮。未來,我們致力于將女職工創新工作室打造成行業標桿工作室,形成“女性科技人才生態圈”。

    感恩奮進,再啟新程。今天的榮譽屬于團隊中的每一個人,更屬于背后默默支持我們的企業和家庭。我們深知,創新永無止境。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繼續以“巾幗不讓須眉”的志氣,用智慧和汗水書寫新時代女性的擔當,引領更多女職工在崗位上發光發熱,推動包鋼優質產品向高端化邁進。

    凝聚奮進力量 共繪發展藍圖

    模范職工之家代表、包鋼西創 李 亮

    獲得“模范職工之家”稱號,使我們感到榮譽不是一紙證書,是集體力量的凝聚,是職工心之所向的溫暖港灣。我們始終秉承“建家就是建隊伍、建文化、建未來”的理念,將工會工作深度融入企業發展大局。通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模式,投入資源建設民主、溫馨、奮進的職工之家。

    以初心為炬,凝聚共建合力。一是架起民主連心橋。堅持職代會制度、廠務公開制度,暢通職工訴求渠道,全過程跟蹤辦理職代會提案29件,讓職工成為企業發展的“主人翁”;二是筑牢權益保障網。完善集體合同制度,建立困難職工幫扶機制,持續開展唱響“四季歌”活動,全年累計慰問職工4000余人次,投入慰問資金150余萬元,讓職工感受到“家”的溫暖;三是鍛造技能成長梯。通過勞動競賽、職業技能競賽、技能培訓、創新工作室等平臺,培養技術能手和勞模典型,已累計組織12個工種,815名職工參賽,培訓覆蓋2000余人次,充分激發職工崗位建功熱情。

    對標模范標準,深化建家內涵。榮譽是起點,責任是動力,我們將以“模范職工之家”為新坐標,從三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強化服務功能。以職工需求為導向,優化文體活動陣地,拓展心理健康服務,堅持強“三性”提“三力”建設目標,切實做好“兩個服務”,持續深化“四型”工會建家行動。二是創新工作機制。創新“兩見面三公開”形式,運用新媒體提升民主管理效能,推動職工提案“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不斷提高立案率、辦結率和職工滿意度。三是弘揚勞動精神。深化“勞模引領”工程,開展“師帶徒”“崗位練兵”等活動,培育更多“金牌工人”“創新能手”,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凝聚奮進力量,共繪發展藍圖。站在新的起點,我們深知“模范”不僅是稱號,更是責任和使命。我們將以“三個始終”踐行承諾:一是始終堅持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堅持工會工作的政治方向,筑牢職工思想根基。二是始終堅持辦實事、解難題,當好職工的“娘家人”“貼心人”,讓“有困難找工會”成為職工信賴的承諾。三是始終堅持勇擔當、促發展,團結帶領職工投身企業技術革新、降本增效實踐,為完成生產經營各項目標作貢獻。

    榮譽屬于過去,奮斗成就未來。我們將以此次表彰為動力,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建設職工信賴的“溫馨家園”,讓“模范職工之家”成為凝聚職工合力,促進企業發展的堅強紐帶,為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工會力量。


    放大 縮小 默認

    包鋼日報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3575次訪問,全刊已有3256963次訪問

    成本大片免费观看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