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言,1912年生,1938年參加革命,同時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后,為建設新中國在民族地區第一個鋼鐵生產基地,他毅然決然來到包鋼,先任中層干部,后成為包鋼領導集體中的一員,1982年底離休。2001年11月28日病逝于包鋼醫院。
生命篇
2001年11月28日,當太陽剛剛升起,陽光灑在包頭暖冬的大地上,朱言老人安詳地閉上了眼睛,走完了他89歲的生命旅程。他的老伴、子女及醫護人員開始忙碌起來,按照他生前的《遺囑》料理后事。
朱言同志《遺囑》內容
(一)不成立治喪委員會,不發訃告,不開追悼會,不登報;(二)按照國家規定領取喪葬費,家屬子女不要組織的任何補助;(三)不收任何親友的錢和物;(四)遺體捐獻給當時負責醫療的醫院,作解剖或科研之用。
這一式兩份,一份交由黨組織保存,一份留給妻子的書面“遺囑”,是朱言同志早在1982年4月還在擔任包鋼紀委書記、副經理時寫給黨組織和自己家屬的。他在一并寫給黨組織的思想匯報中言道:“我看到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大辦喪事的不良風氣,為一個故去的干部開個追悼會,從治喪籌備到火化,有很多領導干部群眾為之奔忙。追悼會規模上千人,花圈挽幛上百,動輒大車小車成排……不僅對移風易俗有影響,而且對四化建設、對工作和生產也不利。因此,我死后要求……”并說“這是我向黨和人民做的最后一件應該做的事情,請組織監督實施。”
至今包鋼醫院的老大夫們還記得一件事。1989年,一次朱言同志因重病被送進了醫院。朱老似乎感覺到這次病情的危險程度,他置鉆心的疼痛于不顧,握住前來看望他的公司領導的手說,自己這次恐怕不行了,把藥品特別是醫院僅有的一些好藥不要浪費在這副“老骨頭”上了,應該給那些急需的同志。后來他干脆拒絕醫生治療。公司領導十分焦急,專門從北京請來一位專家為老人診治??吹嚼先艘桓辈慌浜系臉幼?,專家有些生氣了,但當他讀到老人于1982年的“后事遺言”后,感嘆道:
“老人病成了這個樣子,還在為別人著想?!彼飨铝搜蹨I。僅僅是為國家和企業節省一些錢嗎?朱言同志常說的一句話是“照比在革命戰爭中犧牲的同志和戰友們,我早就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了黨?!彼麍猿止伯a黨人徹底的唯物主義,執意將最后的“身軀”捐獻供醫學研究,并認為這是他最后能為黨和人民做的,也是唯一能夠做到的一件事。
信念篇
翻開朱言同志的履歷,有一段這樣的自傳:“朱言,曾用名朱慎之,男,漢族,1912年11月出生在河北省灤縣榛子鎮一個小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時代曾在唐山家中和北京匯文中學學習,后考入北京燕京大學,曾做過教師、會計。1938年,在參加陜西安吳堡青年干部培訓班時,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出生在殷實富裕、衣食無憂家庭中的朱言,每當有人問起他為何加入中國共產黨時,他總是認真地回答,共產黨好,只有共產黨能消滅不平等的制度,帶領人民實現過上幸福生活的理想。他就是這樣想的,并將此作為堅定的信念,先是參加革命,后奔赴延安硝煙彌漫的戰場。全國解放后,他又毅然舍棄政府安穩的工作和生活,主動要求到黃沙戈壁參加堅苦卓絕的包鋼建設,這一干就再也沒有回頭。
共產黨員最不能喪失的是信心。只要雄心壯志在,什么困難都不怕。
1954年到包鋼工作,朱言同志是從“住漏風的帳篷,吃含沙的稀飯,睡冰冷的床鋪,涉水上班……”開始的。生活上的困難比起包鋼初建時機具設備、材料缺乏等困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作為當時分管基建的朱言同志,為工程建設費盡了心思,熬盡了心力。工程建設處處告急,朱言等老一輩建設者堅信中國共產黨沒有辦不成的事。1959年1月,黨中央發出了“包鋼為全國全國為包鋼”支援包鋼建設的號召。
鞍鋼、馬鋼支援包鋼的干部、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來了,北京軍區的一個汽車營來了,空軍部隊多次派飛機幫助包鋼炸凌和搶運物資,在全國各地訂購的大小設備,經設備廠家晝夜加班制造和搶運,及時送到了包鋼人手里。包鋼工程建設熱情空前高漲,同年9月26日,包鋼1號高爐比計劃提前5天出鐵。
“我們做黨員干部的,就是要帶領群眾干,做給群眾看……”
在工作崗位上的年年月月里,朱言同志總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朱言同志未退下來之前,包鋼恢復了獎金制度。朱老告訴有關同志不用給他發獎金?!蔼劷鹗菫榱思罡蓜诺模疫@個老黨員還用得著激勵?”朱言同志任包鋼計劃處處長兩年,任包鋼領導27年,從未領取過一分錢獎金。
多少年來,朱言同志每月交黨費都堅持多交。應交幾角錢的時候,他交幾元錢;應交2元錢的時候,他交10元錢。水漲船就高,離休后本應該交近10元錢黨費的時候,他交25元。這一做法一直堅持到他走完人生里程。他這樣做不是為了別的,只是為了提醒自己,要時時處處作一個為黨多作貢獻的共產黨員。
朱言同志自己不僅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還十分關心知識分子。特別是對要求入黨的知識分子傾心關懷,精心培養。朱言同志當時工作的設計院,一大批知識分子黨員快速成長起來。在設計院做黨務工作的11年間,他尊重知識,重視人才,不僅在工作上重用知識分子,而且努力在生活上關心他們。1969年,設計院建造了當時在包頭地區標準較高的樓房,全部分給了院內的知識分子,他要讓知識分子有一個良好生活居住環境的夢終于實現了。
在崗位上,朱言同志時刻牢記自己是共產黨員,即便是離休閑下來了,他更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黨員。他主動請纓擔任干休所大院離休老干部臨時黨支部書記職務。和在職時一樣,他經常組織大家開會、學習、傳閱文件,一絲不茍;每逢節日,他總要請老同志到生產一線轉轉,看望現場的職工;聽說包鋼遇到困難,他就會去找現任領導給他們加油鼓勁。
他上礦山、下工廠、到學校,離休后已有數萬名青少年和職工聆聽過他的革命傳統和形勢教育報告。一位青年黨員在聽了朱言同志革命傳統教育報告后,感慨地說:“朱老的報告充滿樂觀主義精神,充滿了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特別是他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使我備受鼓舞,永生難忘……”
奮斗篇
漫長的歲月中,朱言同志每一次人生選擇,黨的事業永遠是第一位的。
朱言同志到包鋼計劃處,就趕上編制包鋼長遠發展規劃。當時最難的就是工作毫無規律可循,因為誰都沒有搞過,朱言和同志們全憑著一股子拼勁、鉆勁,一邊學習一邊工作。有時一個項目的規劃稿剛剛完成,就遇上了計劃變更,經常需要推倒重來和反復修改。這時朱言同志總是不厭其煩地同大家講,“重新編制一次就等于重新學習一次,就可以學到更新的東西。”幾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的日日夜夜里,朱言同志總是帶頭苦干,同時鼓舞大家的斗志,教育大家努力從“外行”變成“內行”。歷時兩年,他們終于完成了包鋼長遠規劃的編制并得到了國家的批準。此后這個規劃對指導包鋼實現產鋼150萬噸規模的建設、生產以及配套工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包鋼的第一個發展規劃就是這樣用智慧和汗水凝結而成。
朱言同志工作大膽而細致。包鋼勘探隊承擔了一個從沒干過要打200米深井的任務,作為分管基建的副經理朱言同志心里沒有底。他一面深入調查了解情況,指導擬訂施工方案,一面親自到職工群眾中動員,為黨員骨干上黨課,增強職工的信心。當那清澈而凜冽的井水如涌泉般噴發而出時,人們都歡呼雀躍起來。在當時屬新產品的焦化高附加值副產品“古馬隆”的開發過程中,每道工序他都要親自參與;無縫鋼管的靜電噴涂工作由手工工藝改為自動噴涂,整個改進過程中,他深入現場組織實施,不知騎車往返了多少次,直到成功為止。
工作忙的時候,朱言生病了也從不告訴身邊的同志,照常工作。下廠礦、到市內開會,他極少坐車,即便是去幾十里外的地方開會,他也是蹬上自行車就走。負責派車的調度總是埋怨他讓自己“失職”,他則說:“我工作不如其他領導忙,車讓給他們坐吧?!彼脑瓌t是:能步行不騎車,能騎車不坐車。
朱言同志心里永遠裝著群眾。包鋼出鐵出鋼的決戰時刻,他常常把配置給自己的少量黃豆和麥麩皮救濟給那些患浮腫病的同志。他自己每次下廠,總是在職工食堂就餐。有一次,食堂管理員看到他消瘦的樣子,想多給他加點菜,可被他拒絕了。
“國家現在困難,大家生活都很苦,我不能搞特殊,否則就是愧對先烈,愧對職工群眾”。
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溢于言表。每遇到有的干部因個人利益想不通情緒低落時,朱言同志總是這樣勸慰:個人問題想不通的時候,你想想群眾,想想廣大群眾的利益你就能想通了,職工的心是企業的根!
和朱言同志工作過的同事,都對朱老有這樣的評價:朱老永遠是那樣和藹可親,看到他會想到甘霖、想到沃土、想到陽光……朱老身上凝聚了黨的優秀干部的堅強黨性和崇高品質,他用自己的人格力量詮釋了包鋼企業精神之魂。
1982年初,時任包鋼紀委書記、副經理的朱言向組織遞交了一份請退報告:我原想等企業班子整頓時或“十二”大后再提出離休,現在看來……是執行黨的決議的時候了,不能再拖了……“不能再拖了”是他人生選擇的一貫態度。為了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包鋼建廠元老朱言主動要求離開領導崗位。
其實,當時的冶金部班子、包鋼班子都挽留他??伤麉s說,一是年紀大身體不行了,二是打破領導干部終身制他應該帶頭。朱言同志離開他為之奮斗了四十四個春秋的工作崗位,他的內心是十分難以割舍的。但朱言同志就是這樣,在舍棄和擁有中,他任何時候都是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以大局為重,為黨的事業著想。朱言同志退下來了,夜晚睡不著覺,就會去廠里看看,瞅瞅這兒,摸摸那兒……
朱言心里裝著兩件大事:一個是企業,一個是群眾。
熟悉朱言同志的人,都知道他心里裝著兩件大事,一個是企業,一個是群眾。而對于個人得失,他從來沒有在意過。許多同志,包括資格很老的干部都很尊重朱言同志的意見甚至是批評。當問其原因時,他們都說:“朱老思想中只有奉獻二字,從來都沒有自己,他的一言一行都讓我們敬佩,我們能不聽他的嗎?”
朱言同志用刻苦學習和豐富的知識積累武裝自己的頭腦,用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規范自己的言行。他清正廉潔、嚴于律已、關心他人,不僅使很多身邊的同志信服,而且也得到了家人的尊敬。多年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得到了妻子和子女們的理解,他們從沒有埋怨過他,在他們眼里,共產黨員就應該是這樣。因此,他們也從不為自己謀利,更沒有人打著他的旗號去辦私事。一雙兒女年幼時就按照朱言制定的值日表,承包了打掃住宅樓道的任務。天寒地凍,鄰居們有時看不過眼要幫忙,朱言同志總是笑著勸阻道:“對孩子就應該從小嚴格鍛煉嘛?!币浑p兒女早就懂得了自食其力。朱言對子女說:“在企業領導崗位上時,我沒有憑借手中的權力給你們辦過事,你們也不要埋怨我,路要靠自己走,不能依靠父母。你們也知道今后沒有財產留給你們,要說財產,就只有這些書。”
朱言同志戰天斗地艱苦創業的精神、以苦為榮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愛廠如家勤儉節約的主人翁精神、團結友愛樂于助人的精神、嚴于律已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留在包鋼人的心中。
本文內容節選自《歲月英歌》一書,作者喬世民、趙建華,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