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終身成長》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的人生往往被自己的思維模式所限制,而非能力本身。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在面對挑戰和失敗時的反應,也讓我意識到,成長型思維才是持續進步的關鍵。
閱讀之前,我并未意識到自己身上有許多固定型思維的影子。比如:害怕挑戰,面對不熟悉的領域,我會下意識回避,心想我不擅長這個,還是別浪費時間了;過度在意評價,如果某件事沒做好,我會覺得我果然不行,而不是思考如何改進;歸因于天賦,看到別人成功,我會想他天生有才華,而忽略其背后的努力。
作者指出,固定型思維的人往往把能力看作固定不變的,因此他們更想證明自己,而非提升自己,這種思維模式把人困在舒適區,錯失成長機會。
《終身成長》這本書讓我最受觸動的觀點是:“尚未”的力量。當你說“我還不會”而不是“我做不到”時,大腦會自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那么失敗也不再是終點,而是學習的起點。我開始嘗試用成長型思維調整自己,面對困難任務時,不再說“這太難了”,而是向著我需要學習哪些技能才能完成任務?遭遇挫折時,不再自我否定,而是問自己這次經歷教會了我什么?看到他人成功時,不再嫉妒,而是思考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這種轉變讓我更愿意嘗試新事物,比如做之前曾經畏懼的公開演講、匯報工作等事務。
成長不是某個階段的事,而是一生的旅程。固定型思維讓人停滯,成長型思維讓人進化,無論是職場、學習還是人際關系,思維模式的轉變都能帶來質的飛躍。讀完這本書后,我不再害怕不夠好,而是興奮于未來能變得更好,因為你的潛力遠比你想象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