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靈活拆卸的法蘭蓋因其功能為“封閉不可見的管道口”,故俗稱“盲板”,強調“隔絕”之意。動供總廠防護作業部有這樣一個班組,9名職工負責包鋼廠區內所有燃氣管道的抽堵盲板作業,班組的名字也很直白,就叫“盲板班”。由于操作的特殊性,抽堵過程中,作業區域也會被隔絕起來,其他人很難近距離見到他們工作的場景。近日,記者來到生產現場,想要揭開這個班組的“神秘面紗”,卻終究沒有能用鏡頭記錄下他們的忙碌。
上午9時,兩輛面包車停在10號焦爐旁,車上下來一行人。他們胸前別著煤氣報警器,背上的氣瓶通過1米多長的管路連接著身前的一只黑色布袋,手上則拎著扳子、套管等工具。盡管此前已經先后6次到達現場確認作業條件、優化作業方案,班長黃克玉還是拿出工作票再次確認了作業內容。由于10號焦爐計劃倒換使用焦爐煤氣,停用高爐煤氣,今天盲板班全員出動進行抽堵盲板作業?!摆w紅陽、劉麗兵和安文超負責抽取焦煤盲板。梁有、王沛欣、楊永剛,咱們幾個負責堵高煤盲板……”分配作業任務,交代安全事項,每一次進入作業現場前,黃克玉都要把這些工作做到細之又細。
短暫的準備后,大家從黑色布袋中掏出呼吸面罩,緊緊扣在面部,打開氣罐出氣閥,進入地下室。而記者的采訪也不得不在這里中斷。要知道,抽堵盲板作業是八大特殊作業之一,出于安全考慮,現場管理十分嚴格。不掌握專業知識,沒有防護措施,想要進入作業現場是根本不可能的,甚至連手機、相機這樣的電子設備也不允許帶入,這也是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這項工作的原因。
當盲板班職工的背影逐漸從視線中消失,記者才意識到班長一句句叮囑的原因。那是因為,一旦進入現場,無論發生任何情況都不能摘下面罩,所有交流只能依靠手勢。職工們走出地下室,已是50分鐘后。副班長趙紅陽摘下呼吸面罩,露出黝黑的面龐,安全帽下浸滿汗水的頭發早已打了綹。捂著口鼻近一個小時,面罩內壁上滿是霧氣。他習慣性甩了甩面罩,和身旁的劉麗兵相視一笑。這笑容中有疲憊,也有完成任務的輕松。
“天氣越來越熱,你這臉也越來越黑了。”黃克玉摟著趙紅陽的肩膀開起了玩笑?!案稍蹅冞@行,整天戶外作業,風吹日曬的,哪個不這樣!”說話間,趙紅陽一把拉起黃克玉的手。
“快拍拍老黃的手!”“他兩只手不一樣大。”“右胳膊比左胳膊粗很多?!薄氨纫幌拢纫幌?!”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說著,把黃克玉推到鏡頭前。黃克玉靦腆地笑了,在鏡頭前攤開雙手,然后合十。這雙手指異常粗壯,手掌十分厚實,而且右手明顯比左手長一些。干的原本就是力氣活,而且還要背著30斤重的空氣呼吸器,在盲板班工作了近20年的黃克玉練就了一副好身板。由于接觸可燃氣體,抽堵盲板過程中,不能使用任何電動設備,只能無數次揮動扳子拆卸、擰緊螺母完成作業,也使得黃克玉練成了令人艷羨的“麒麟臂”。
“來活了,走吧!”一通電話后,黃克玉他們又背上空氣呼吸器再次出發了。這一次,他們來到一處高空煤氣管道進行作業,記者則被攔在幾十米開外的空地上。遠遠望去,只能看到幾個模糊的身影沿著腳手架間搭建的“Z”字形樓梯緩緩上移,到達目的地后的動作則一概看不清。操作不知還要多久,采訪只能到此結束。這次現場之行,似乎沒有看見什么作業內容,但又看見了很多。
看見平凡崗位上的閃光點
說到黃克玉的右手,記者聽到的是贊揚之聲。盲板班的職工們將這位班長推到鏡頭前,不光是要人們看到他粗壯的手臂,更是希望展示盲板班的力量、展示大家的艱辛與付出。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業。盲板班的工作就是這樣,平凡而又熠熠發光。看見平凡崗位上的閃光點,這就是班組故事想要告訴大家的。
看見平凡崗位上的閃光點,才能信心滿滿、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堅守不凡、總成不凡。我們從事的崗位或許不同、職業或許有異,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奮斗的精神,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被認可,一切平凡的工作都會創造價值。
反之,對自己的崗位沒有信心,就會失去斗志、找不到奮斗的方向。由于作業的特殊性,盡管盲板班的職工日復一日默默奉獻,可很多工作細節卻不被看見、鮮為人知。這種情況下如果泄了氣,躺平了,不努力了,旋動螺母的動作放慢一點,下一個任務放一放,生產節奏等一等,那效率怎么提升?企業怎么多創效益?
我們看到,盲板班職工摘下呼吸面罩時露出的笑容充滿自信,他們奔赴下一個任務的腳步堅定有力,他們留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奉獻崗位的印證。這樣的場景在包鋼隨處可見,這樣的班組數不勝數。立足崗位埋頭苦干,他們必將大有作為、干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