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從0到1”視作填補空白的創新突破,那么“從1到10”則可以看作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的產業化過程。對于企業來說,不僅要攻堅“0到1”,更要實現“1到10”乃至“10到100”的跨越。
只有跨越從科學理論研究走向產品市場化過程中的“達爾文之?!?,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尤其是新質生產力,才能釋放創新驅動發展的原動力。近年來,包鋼科技創新積厚成勢、加力提速,內生創新動力持續增強,升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新引擎,將成為包鋼推動產業體系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從“書架”到“貨架”
“強磁場”激活科創“主引擎”
從“書架”上的技術到“貨架”上的產品,既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活動之一,也是創新鏈與產業鏈結合的關鍵環節。國創中心聯合子公司高效轉化落地包頭稀土研究院“稀土減藍光修飾粉”科研成果,推出核心技術產品“稀土減藍光導光板及其照明應用”迅速打開了“健康照明”市場大門,延伸出的系列產品在工廠、辦公室、醫院等眾多區域得到廣泛應用,獲得了用戶極大認可。此外,包頭稀土研究院研發的“特殊性能檸檬酸稀土制備技術”也已實現產業轉化,這一成果拓展了鑭鈰的應用場景,推動了稀土資源均衡化、高值化利用,為助力稀土農肥推廣提供了新方案。
2024年,包鋼集團突出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堅持以創新求突破、促發展,科研投入強度達到5%以上,新建示范線、中試線8條,布局建設4萬平方米以上稀土中試基地,為企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應用提供了硬核支撐。同時,包鋼集團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中發揮“協同作戰、聚智攻堅”優勢,聚焦行業永磁電機等應用開展聯合研發,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和研發中心,聘任李衛院士擔任包鋼首席科學家,與蔣成保院士共建“北方稀土高端磁性材料院士工作站”,剛柔并濟引進院士等高層次人才7位,集聚創新“強磁場”激活科創“主引擎”。
“最后一公里”與“最初一公里”
雙向奔赴 直擊轉化痛點、斷點
“從0到100”對于企業科技創新來說有時并不一定是正常的數字順序,從需求側反饋的產品愿景,將會促進推動創新生態體系各要素間更好地協同配合,“最后一公里”與“最初一公里”雙向奔赴,如同乘巨輪橫渡“達爾文之?!?,在面對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痛點、斷點等“風浪”時的抵御能力也更強。
(下轉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