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趙俊華與家人合影。

圖為包鋼集團直播間現場。

圖為趙俊華認親現場。
本報訊 5月22日,在高郵鎮鎮政府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一場跨越了60多年的親情重逢溫情上演?!皣业暮⒆印?、包鋼退休職工趙俊華與弟弟王其金、王其海認親成功。這段連接南北1700公里的濃濃親情故事在眾多親友、“娘家人”包鋼集團等各方力量以及多家媒體的共同見證下,寫下了圓滿的結局。
認親現場到處洋溢著喜悅的氛圍,歡迎的鑼鼓聲和動人的歌聲相互交織。“終于回家了,終于見到你們了!”趙俊華與兩位弟弟緊緊相擁,淚水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在認親儀式上,當司法鑒定結果宣讀完畢的那一刻,趙俊華和兩位弟弟的手就緊緊地握在了一起,現場頓時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包鋼集團工作人員作為趙俊華“娘家人”的代表,向兩位弟弟贈送了包鋼集團畫冊以及文創產品,并且誠摯地邀請他們及家人前往包鋼集團參觀交流,去看看趙俊華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趙俊華及其弟弟等家人還向在此次尋親過程中給予幫助的各方力量送上了錦旗。
時間回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尚在襁褓中的趙俊華和眾多“三千孤兒”一樣,從煙雨江南輾轉來到廣袤的內蒙古大草原,被養父母從包鋼醫院領養。她的養父趙景山是一名革命軍人,1958年積極響應國家建設包鋼的號召,毅然放棄安穩的生活從河北奔赴包頭,投身包鋼建設,成為了包鋼的第一代建設者。多年來,養父母給予了趙俊華無盡的關愛與呵護,讓她健康成長。長大后的趙俊華追隨父親的腳步加入包鋼,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鋼二代”,將青春與汗水揮灑在這片父輩奮斗過的熱土上。
多年來,探究身世之謎的愿望始終縈繞在趙俊華心頭。隨著養父母相繼離世,她心底那份對血脈根源的渴望愈發強烈。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趙俊華走進“石榴花開”主題園區,參觀了包頭市“國家的孩子——三千孤兒入內蒙”主題展。在那里,她結識了其他“國家的孩子”并加入了包頭市“國家的孩子”微信群。今年,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趙俊華成功找到了遠在江蘇高郵的親人,成為了包頭市首位尋親成功的“國家的孩子”,跨越66年的時光,她圓了這場漫長的尋親夢。趙俊華二弟王其海動情地說:“我們家與鋼鐵企業有著不解之緣。父親在上海鋼鐵廠工作,得知姐姐是包鋼人后,我們深深感受到這份血脈中的緣分。特別感謝包鋼這片熱土養育了姐姐,我一定要去包鋼看看,去姐姐的家看看?!?/p>
趙俊華的人生故事,是“齊心協力建包鋼”和“三千孤兒入內蒙”兩段歷史佳話在工業長子包鋼的生動交匯。此次認親成功,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團圓,更是一段家國情懷的延續,彰顯了民族大愛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升華。
為全方位呈現這場意義非凡的團圓,奔騰融媒、包頭市融媒體中心、包鋼新聞中心全面聯動直播了認親全過程。直播期間,在包鋼會展中心設立演播室,邀請包鋼老同志、當年包鋼醫院的工作人員、“國家的孩子”代表深情講述了“齊心協力建包鋼”“三千孤兒入內蒙”兩段歷史佳話背后的故事,趙俊華的工友也分享了她們在包鋼一起工作的時光。包鋼集團視頻號對認親過程的直播共吸引11000多人觀看,點贊220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