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家,是心靈的港灣,承載著愛與溫暖;家風,是無言的教誨,傳遞著道德與力量。
愛國守法、遵德守禮,是家庭堅守的準則;敬業誠信、熱心公益,展現著家庭的擔當;平等和諧、孝老愛親,洋溢著家庭的溫情;家風優良、科學教子,孕育著家庭的希望;移風易俗、綠色節儉,引領著時代的風尚?!拔搴梦拿骷彝ァ笔沁@些美好品質的生動詮釋。
2024年,包鋼(集團)公司全體職工攜手應對挑戰,在包鋼成立70周年之際取得了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在這背后,每一個家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次公司評選“五好文明家庭”,旨在樹立典范,弘揚優良家風,激勵廣大干部職工堅持以德立家,注重家庭建設,用實際行動詮釋家的意義。
今日起,本報開設“傳承優良家風,共筑文明家庭”專欄,帶領讀者走近這些“五好文明家庭”,聆聽他們的故事,感受家風的魅力,讓優良家風在更多家庭中生根發芽,凝聚起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
在祖國北疆的礦山上,張紅艷家庭用十六載歲月,譜寫了一曲動人的“五好”贊歌,演繹著新時代的奮斗故事。
巴潤礦業分公司職工張紅艷和丈夫袁中康都是中共黨員,是畢業于內蒙古大學的“雙高工”。他們扎根礦山,彼此間不僅是生活中的伴侶,更是事業上的知己。張紅艷作為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技術骨干,帶領團隊突破了110千伏變電站主變交替維保技術難題;創新實施電纜震蕩波試驗檢測,讓傳統電磁站升級為遠程智能操作系統,保障了系統穩定運行。袁中康主導的永磁電機改造工程成效顯著,年節電200萬千瓦時,智能化改造覆蓋90%以上采礦設備,相關成果還獲評全國機電裝備創新領航案例。十六年來,他們攜手奮進,成果斐然,擁有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5項省部級創新獎項和26項企業級技術革新成果,以實際行動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在“智慧礦山”建設中,夫妻二人堪稱“創新拍檔”:2024年,張紅艷主創的項目榮獲冶金行業管理創新一等成果,她構建的管理體系讓設備綜合效率(OEE)降低0.85個千分點,運用TRIZ理論解決了倒閘操作效率瓶頸問題,該成果還入選了自治區創新方法大賽優勝項目。同時,他們把創新融入家庭教育,帶孩子開展“家庭科技小發明”活動,讓孩子在科研趣味中快樂成長。
走進張紅艷家,濃厚的文化氛圍撲面而來??蛷d墻上“尊師重道、知行合一”的家訓醒目亮眼,書房內孩子的閱讀思維導圖見證著成長。他們采取“4321”家庭教育法,即每周安排4次親子閱讀、3項傳統文化體驗、2次戶外實踐和1次家庭會議。在這樣的熏陶下,大女兒學業出色,在文化遺產知識大賽中榮獲自治區二等獎;三歲的二女兒能背誦《三字經》全文,展現出過人的語言天賦。
作為“雙職工”家庭,張紅艷和袁中康很好地平衡了事業與家庭。他們十分孝敬父母,常以談心聊天的方式緩解老人的思鄉之情。老人也幫忙照顧孩子,一家人相互理解支持,家庭氛圍溫馨和諧。
從初入礦山的青蔥學子,到如今的技術專家,從二人世界到幸福的四口之家,張紅艷家庭在內蒙古高原留下了奮斗的足跡,他們的故事被收錄進“北疆工匠風采錄”。站在新的起點,他們用汗水和智慧持續奏響“五好”樂章,激勵著更多職工在新時代努力奮斗,追求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