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時,當第一縷陽光穿透集控室的玻璃窗,煤焦化工分公司(包鋼慶華)稀土鋼煉焦部的生產數據已在記錄本上整齊排列。這個假期的早晨,與平日并無不同——69塊電子屏幕依然跳動著數百個參數,操作臺上的對講機里不時傳來現場巡檢的報告,值班班長手中的記錄本又翻過新的一頁。
在這個357平方米的“鋼鐵大腦”中,每個細節都被賦予了特殊意義。備煤系統的皮帶轉速、焦爐的實時溫度、干熄焦的氣體成分,這些看似冰冷的數據背后,是職工們日復一日的堅守。他們左手握著對講機,右手滑動鼠標,雙眼在多個監控畫面間快速切換,就連用餐時也不忘隨時記錄關鍵參數。五一假期對他們而言,不過是又一個需要加倍警惕的工作日。
集控室里,劉二清正在指導徒弟實踐“四勤工作法”。這套由他總結的工作守則要求操作人員“眼勤觀數據、耳勤聽異響、手勤記變化、腦勤判趨勢”。此刻,他布滿老繭的手指正點著一組微小的溫度波動:“看這個0.5攝氏度的變化,雖然沒超警戒值,但要預判兩小時后的趨勢?!边@種近乎苛刻的專業要求確保了生產線的平穩運行。
突然,刺耳的警報聲打破了集控室的平靜。青年職工丁宇陽立即鎖定報警源,迅速啟動應急預案,3分鐘內完成參數分析、現場確認和處置調度。對講機里傳來此起彼伏的指令聲,監控畫面上巡檢人員奔跑的身影清晰可見。15分鐘后,系統恢復正常,而丁宇陽的額頭上已滲出細密的汗珠。
這些默默無聞的“產線指揮官”用專業和堅守詮釋著勞動的真諦。他們手中的鼠標和對講機是生產線上的指揮棒,記錄本上的數據是最動人的勞動詩篇。在這個屬于勞動者的節日里,正是這些平凡崗位上的堅守,筑就了企業安全生產的堅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