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清晨,陽光灑在包鋼股份軌梁廠轟鳴的軋機旁,映照出一張年輕而專注的臉龐。1999年出生的馬景浩,如今已是軋鋼二部熱區丙班的工長,也是軌梁廠各班組中最年輕的“掌舵人”。勞動節當天,他像往常一樣早早到崗,藍色工裝被汗水浸濕,卻掩不住眼神里的堅定。
“導衛必須嚴絲合縫,差一毫米都不行!”馬景浩半蹲在軋機旁,手持檢測儀,目光如炬掃過鋼軌導衛。他的指尖沾滿油漬,卻精準地記錄著每一組數據。不遠處,火紅的鋼坯從加熱爐中呼嘯而出,熱浪撲面而來,他的額頭沁出細密的汗珠,卻顧不上擦拭?!皽囟冗_標才能開軋,這是質量的‘第一道門’?!彼殖謱χv機喊道,聲音淹沒在機器的轟鳴中,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沉穩。緊接著,一根根通紅的鋼軌如游龍般蜿蜒而出,馬景浩快步上前,彎腰觀察鋼軌表面質量和設備運轉情況,動作干脆利落,仿佛與鋼軌的“脾氣”早已默契相通。
“離家近”是馬景浩選擇包鋼的樸素理由,但“把每一根鋼軌軋成精品”卻是他扎根一線的執著信念。工作五年,他從學徒成長為工長,筆記本上記滿了軋機參數和經驗案例。勞動節的午休間隙,他掏出手機看了看家人朋友發來的節日祝福,笑著對同事說:“咱們的‘五一禮物’就是鋼軌合格率100%?!?/p>
車間里軋機聲、車床聲、金屬碰撞聲交織成曲,馬景浩的身影穿梭其間,像一枚精準的齒輪,帶動整個班組高效運轉。當記者問到他節日堅守的感受時,他擦了擦汗笑道:“習慣了!鋼軌‘走’得穩,我心里才踏實?!毕﹃栁飨?,當班最后一根鋼軌順利下線,他摘下安全帽,露出被壓亂的頭發,眼里卻閃著滿足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