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鋼(集團)公司保衛部這支充滿熱血與責任的“鋼鐵衛士”隊伍中,楊華與王秋偉都是平凡而又敬業的一員,而他們組成的家庭如同一盞溫暖的燈,在細微處閃耀著擔當、互助與傳承的光芒。
愛崗敬業:在工作中綻放光彩
楊華是保衛部內保大隊的“多面手”,內勤工作繁瑣,她卻以繡花般的細致將其梳理得井井有條。2024年,一次緊急任務中,部門需連夜匯總年度安保數據,她放下手頭堆積的文件,一頭扎進檔案室,逐條核對記錄,打電話給各崗位確認細節。凌晨三點,她揉著酸澀的眼睛完成了報告,這份精準的數據,最終成為會議決策的“定心丸”。
同時,楊華還負責基層組織、宣傳等黨群工作。烈日下,她扛著相機蹲守執勤點,只為抓拍隊員們敬業的瞬間;深夜里,她反復打磨稿件,寫出鼓舞人心的報道。丈夫王秋偉是鐵衛安防公司的一名基層執勤人員,對待工作同樣兢兢業業。在很多次夜間值守中,他裹著大衣在寒風中巡邏,困意襲來便用冷水拍臉提神,熬紅的雙眼成了同事眼中的“安全勛章”。這對夫妻,一個以筆為盾,一個以腳步為矛,在各自的戰場上默默守護著企業安全。
風雨同舟:愛與責任的雙向奔赴
生活的考驗從未讓這對夫妻退縮,反而讓他們的心靠得更緊。婆婆常年患病,抑郁癥與糖尿病反復發作,楊華成了醫院的“??汀?。一次婆婆住院拒食,她守在床邊講家里的趣事、孫子的近況,直到婆婆慢慢打開心結,愿意配合治療。而王秋偉則主動扛起家務,倒班間隙買菜做飯、接送孩子,只為讓妻子多歇一歇?!八ζ饋砟_不沾地,我能做的就是讓她回家有口熱飯。”王秋偉樸實的話語里藏著最深的愛。夫妻倆的默契無需多言,這份相濡以沫,讓鄰里感慨:“他們家的門,關上是小日子,打開全是人情味?!?
家風如炬:下一代的成長密碼
在教育兒子王鑫雨時,楊華夫婦堅信“行動勝過千言萬語”。就讀于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王鑫雨,不僅是系學生會主席,更是校園活動的“策劃達人”。2024年一場文藝晚會籌備中,他連續熬夜修改方案,從舞臺燈光到節目順序,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當掌聲響徹禮堂時,他笑得靦腆:“爸媽常說,做事要像釘釘子,釘下去就得穩?!?
家中大事小情,夫妻倆總會拉上兒子共同商議,正是這份平等與尊重,讓王鑫雨早早懂得了責任與擔當。而飯桌上的一粥一飯、衣柜里的舊衣新補,更是無聲傳遞著勤儉持家的家風。
楊華一家如同包鋼流水線上的一顆螺絲釘,雖不起眼,卻以堅韌與溫情牢牢擰緊家庭的紐帶。他們用敬業點亮事業,用陪伴抵御風雨,用家風滋養未來。這或許就是“文明家庭”最動人的模樣:平凡的歲月里,讓愛與責任悄然生根,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