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tdlbn"><span id="tdlbn"></span></em>

<sub id="tdlbn"><listing id="tdlbn"></listing></sub>

  • <em id="tdlbn"></em>
  • <sub id="tdlbn"></sub>

    包鋼日報

    報刊:包鋼日報

    內容搜索

    標題導航

    • 平凡中的堅守與溫情

      摘要:在包鋼(集團)公司保衛部這支充滿熱血與責任的“鋼鐵衛士”隊伍中,楊華與王秋偉都是平凡而又敬業的一員,而他們組成的家庭如同一盞溫暖的燈,在細微處閃耀著擔當、互助與傳承的光芒。...

    • 稀土鋼板材廠吊運作業部啟動吊車駕駛室專項檢查

      摘要:本報訊為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要求,改善吊車駕駛室作業環境,近日,稀土鋼板材廠吊運作業部以“對標五星級標準、打造標桿示范”為目標,啟動吊車駕駛室專項檢查整改行動,通過...

    • 工程服務公司提升設備維檢修技術水平

      摘要:本報訊為進一步提升工業檢測技術水平,近日,工程服務公司工業檢測中心組織召開渦流檢測專題技術交流會,邀請10余名國內知名檢測設備廠商代表及機車作業部相關技術人員,圍繞渦流檢測...

    • 煉鐵廠強化生產工藝風險防控能力

      摘要:本報訊為持續強化燒結工序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全面提升生產工藝風險防控水平,近日,煉鐵廠組織開展高爐燒結重點難點專題培訓。培訓邀請國內知名燒結技術專家馮二蓮現場授課,來自煉鐵廠...

    • “我們這條熱線代表的是包鋼”

      摘要:在包鋼清潔化運輸平臺高效運轉的背后,鋼聯物流公司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平臺的搭建到運維,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鋼聯物流公司職工的智慧與汗水。該公司客服團隊憑借專業、高效的服務...

    • 長材廠班組標準化建設再上新臺階

      摘要:本報訊今年以來,長材廠棒材作業部機加段班組以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創新開展“5+7”班前會模式,扎實開展班組安全生產工作,推動班組標準化建設再上新臺階。機加段班組以“明確目標-...

    • 倉儲中心完成二季度無組織排放監測

      摘要:本報訊為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強化責任落實,近日,倉儲中心聯合包鋼環境監測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順利完成原燃料一部封閉料場、二部露天料場2025年第二季度無組織排放監測工作,以...

    • 精準高效

      摘要:今年以來,在重載運輸區段,運輸部線路工團隊按照精準定位、同步抬升、整體更換、快速回檢“四步作業法”,高效更換失效枕木。目前,已累計更換腐朽枕木2800根,線路整體穩定性提升...

    • 深耕精研 篤行不怠

      摘要:對于姜曉麗,未見其人,已聞其名。師承稀土萃取工藝大師胡剛,受聘為蘭州大學2024年至2027年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行業導師,專業論文成集出書,獲批國家專利2項……同事們親切地...

    放大 縮小 默認

    楊華家庭的故事:

    平凡中的堅守與溫情

       期次:第11248期   作者:□公司工會宣   

    在包鋼(集團)公司保衛部這支充滿熱血與責任的“鋼鐵衛士”隊伍中,楊華與王秋偉都是平凡而又敬業的一員,而他們組成的家庭如同一盞溫暖的燈,在細微處閃耀著擔當、互助與傳承的光芒。

    愛崗敬業:在工作中綻放光彩

    楊華是保衛部內保大隊的“多面手”,內勤工作繁瑣,她卻以繡花般的細致將其梳理得井井有條。2024年,一次緊急任務中,部門需連夜匯總年度安保數據,她放下手頭堆積的文件,一頭扎進檔案室,逐條核對記錄,打電話給各崗位確認細節。凌晨三點,她揉著酸澀的眼睛完成了報告,這份精準的數據,最終成為會議決策的“定心丸”。

    同時,楊華還負責基層組織、宣傳等黨群工作。烈日下,她扛著相機蹲守執勤點,只為抓拍隊員們敬業的瞬間;深夜里,她反復打磨稿件,寫出鼓舞人心的報道。丈夫王秋偉是鐵衛安防公司的一名基層執勤人員,對待工作同樣兢兢業業。在很多次夜間值守中,他裹著大衣在寒風中巡邏,困意襲來便用冷水拍臉提神,熬紅的雙眼成了同事眼中的“安全勛章”。這對夫妻,一個以筆為盾,一個以腳步為矛,在各自的戰場上默默守護著企業安全。

    風雨同舟:愛與責任的雙向奔赴

    生活的考驗從未讓這對夫妻退縮,反而讓他們的心靠得更緊。婆婆常年患病,抑郁癥與糖尿病反復發作,楊華成了醫院的“??汀?。一次婆婆住院拒食,她守在床邊講家里的趣事、孫子的近況,直到婆婆慢慢打開心結,愿意配合治療。而王秋偉則主動扛起家務,倒班間隙買菜做飯、接送孩子,只為讓妻子多歇一歇?!八ζ饋砟_不沾地,我能做的就是讓她回家有口熱飯。”王秋偉樸實的話語里藏著最深的愛。夫妻倆的默契無需多言,這份相濡以沫,讓鄰里感慨:“他們家的門,關上是小日子,打開全是人情味?!?

    家風如炬:下一代的成長密碼

    在教育兒子王鑫雨時,楊華夫婦堅信“行動勝過千言萬語”。就讀于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王鑫雨,不僅是系學生會主席,更是校園活動的“策劃達人”。2024年一場文藝晚會籌備中,他連續熬夜修改方案,從舞臺燈光到節目順序,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當掌聲響徹禮堂時,他笑得靦腆:“爸媽常說,做事要像釘釘子,釘下去就得穩?!?

    家中大事小情,夫妻倆總會拉上兒子共同商議,正是這份平等與尊重,讓王鑫雨早早懂得了責任與擔當。而飯桌上的一粥一飯、衣柜里的舊衣新補,更是無聲傳遞著勤儉持家的家風。

    楊華一家如同包鋼流水線上的一顆螺絲釘,雖不起眼,卻以堅韌與溫情牢牢擰緊家庭的紐帶。他們用敬業點亮事業,用陪伴抵御風雨,用家風滋養未來。這或許就是“文明家庭”最動人的模樣:平凡的歲月里,讓愛與責任悄然生根,枝繁葉茂。

    放大 縮小 默認

    包鋼日報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4313次訪問,全刊已有3105353次訪問

    成本大片免费观看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