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管分公司159分廠生產一線,有這樣一位“技術尖兵”,他扎根現場、精研工藝,用智慧與汗水破解生產難題;他敢于創新、勇挑重擔,以匠心與擔當推動技術革新。他就是159分廠精整區丁班工長徐陽陽,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奮斗精神,榮獲“包鋼好工人”榮譽。
注重標準 夯實生產根基
徐陽陽深知標準化是生產提質增效的關鍵,面對噴標機改造后的新工藝,他主動請纓,牽頭編制噴標機改造技術規程。在編創過程中,他深入研究設備原理,反復驗證操作流程,將新技術與現場實際緊密結合,最終形成一套系統、規范的技術文件。同時,他還參與編制現場標準化作業指導書,為現場工藝控制提供精準的操作指南,為穩定生產筑牢技術根基。
精益管理 提升產品品質
針對不合格品判廢率高的痛點,徐陽陽帶領團隊展開專項攻關,他提出“能磨不切、能切不廢”的精益管理理念,重新梳理工藝流程,細化操作步驟;在強定尺鋼管反切環節,徐陽陽推行“先磨后切”組織模式,最大限度提高產品尺寸精度。經過不懈努力,159分廠的產品成材率顯著提升,實現經濟效益與資源利用的雙贏。
巧思妙改 激發設備效能
徐陽陽積極參與三條生產線打包臺架結構和管路配置改造,使打包操作更加流暢高效,大幅縮短作業時間,提升職工勞動效率;徐陽陽加強打包隊伍管理,通過現場單點課等形式開展技能培訓,大幅減少打包堵料時間。同時,他還在打包臺架處增設管端對齊裝置,創新實現無氣動、液壓輔助下的人工輕松對齊,整捆鋼管的管端整齊劃一,包裝質量再上新臺階。
協同配合 攻克技術難關
徐陽陽注重細節,追求極致。在產能匹配方面,他科學統籌,使負責區域內的產量持續滿足熱軋線需求,確保生產鏈條高效運轉。面對精整區冷擦傷、凹坑等質量頑疾,徐陽陽積極投身攻關,聯合生產、設備部門,對全流程料筐進行緩沖“軟著陸”改造,推廣使用尼綸吊帶吊運,替換過渡臺架材質,全方位減少表面損傷。同時,他組織團隊對料架、庫下料架進行防護升級,不僅使質量異議大幅下降,還創造性地重復利用300多條廢舊尼綸吊帶,節約成本60多萬元,實現質量提升與降本增效的雙重突破。
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徐陽陽從未止步。他積極參與三條精整噴標線改造,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的挑戰,精心調試設備,確保改造后功能穩定、生產節奏加快、質量指標優異,運行水平達到廠內同類產線最佳。此外,他還對三條吹吸灰設備進行改造,通過多次工藝論證,成功解決粉塵大、吸收率低、清灰難等問題,改善作業環境,贏得職工一致好評。
從標準化建設到精益管理,從設備改造到技術創新,徐陽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用實干與擔當書寫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奮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