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陽礦山公司(還原鐵)球團生產線上,機器轟鳴聲與金屬碰撞聲交織,劉鑫正蹲在環冷機旁仔細檢查改造后的臺車欄板,作為點檢員的他憑借一雙“火眼金睛”和一雙巧手,用一項項小改小革破解生產中的“大難題”,成為同事眼里的“技改達人”。
“舊物利用”是劉鑫的拿手好戲。面對環冷機水封易燒損、熱風外漏的頑疾,劉鑫查看情況后靈機一動:將淘汰的舊臺車磚“嫁接”到新欄板上。這一改造不僅延長了設備壽命,還顯著提升熱風利用率。圓盤給料機下料不穩曾是制約生產的“卡脖子”難題,劉鑫大膽使用球機刮刀替代原裝刮刀,使磨損率大幅下降,每年節省了不少備件成本。“廢品堆里也能淘出寶貝來!”劉鑫指著皮帶機旁的輥篩說。這些報廢的造球輥篩經他改造后“變身”托輥,使用壽命明顯延長,更換頻次顯著下降。
劉鑫在技改方面從不“閉門造車”,他經常拉著設備部同事蹲守現場,一盯就是幾個小時?;剞D窯固定篩的“蘑菇頭”護鐵間隙小、易卡塊,扒塊時不得不頻繁開窯門,既影響溫度穩定,又增加燃氣消耗。經過反復測算,劉鑫和團隊成員將護鐵改造成直角結構,單根水梁間隙擴大60毫米,有效降低了卡塊率,顯著降低燃氣消耗費用。“現在窯溫穩得像條直線,產量也跟著一起往上躥?!惫ざ伍L豎起大拇指稱贊道。
從臺車欄板到托輥,從刮刀到護鐵,劉鑫的創新“小改革”覆蓋了生產線每個角落。有人問他秘訣,他搓著沾滿機油的雙手說:“設備會‘說話’,只要你肯聽。”如今,劉鑫的多項改造成果已在該公司廣泛推廣和應用,每年綜合效益十分突出。這位扎根一線的技師,正用工匠精神持續為降本增效工作書寫“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