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智能制造浪潮的推動下,計量檢測技術成為保障企業生產安全、提升產品質量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計量中心儀維一部軋鋼組以“補短板、找差距,在線檢校準”為目標,聚焦能源計量儀表在線校準與維護技術攻關,通過技術創新,打造高效、精準的在線檢校體系,為企業生產穩定運行與能源管控提供堅實保障。
深挖技術潛能 突破檢校瓶頸
在軋鋼產線,傳統離線校準模式存在停機周期長、數據滯后等問題,難以滿足連續生產需求。軋鋼組儀維團隊直面痛點,針對智能壓力變送器、超聲波流量計等關鍵儀表創新制定在線校準方法。通過優化參數設定、強化環境適應性調試,結合實時數據比對與動態補償技術,確保儀表在復雜工況下測量精準。例如,在每月動力儀表“周期檢定”中,儀維團隊通過多維度數據校準模型,將關鍵能源介質的差損率降低15%,顯著提升計量數據可靠性。
融合智能技術 探索新模式
軋鋼組儀維團隊積極探索“智能診斷+遠程校準”新模式,依托能源動力數據遠傳平臺,實現對數千臺在線儀表實時監控與數據互聯互通。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深度挖掘歷史運行數據與實時波動數據,構建故障預警模型,提前識別儀表數據漂移、信號干擾等隱患。例如,某次對動力量遠傳數據的實時監控,該團隊發現天然氣流量數據走勢異常,區域技術人員迅速判定為溫度補償模塊出現故障,及時更換設備,從而快速解決了能源儀表計量數據的漂移問題。此外,儀維團隊利用信息化巡檢系統,通過移動終端實現關鍵數據即時反饋與閉環處理,將故障響應時間縮短40%。
發揮協同優勢 提升服務能力
在“補短板找差距”專項立功競賽中,軋鋼組儀維團隊發揮“技術共享+現場聯動”協同機制,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針對遠距離數據傳輸穩定性問題,儀維團隊通過多維度校準模型,對關鍵信號與安全柵的配置方案優化,把數據傳輸丟包率控制在0.1%以下;針對智能儀表維護難題,儀維團隊開發模塊化診斷工具包,實現故障代碼快速解析與備件精準更換。同時,與用戶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通過“客戶需求調研+技術方案迭代”,將服務模式從“被動響應”升級為“主動預防”。例如,某軋鋼產線提出高溫高壓環境變送器校準需求后,儀維團隊迅速設計適配方案,并將其納入標準化作業流程,贏得客戶高度評價。
軋鋼組儀維團隊職工保持高度責任感與使命感,將技術突破與生產需求緊密融合,無論是深夜搶修關鍵儀表,還是持續優化遠程校準算法,始終以“零誤差、零事故”為目標,在平凡崗位上詮釋工匠精神。在諸多老師傅帶領下,新分配到崗的大學生得到更多鍛煉,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計量中心儀維一部也培養出了一支既懂計量技術、又通工業場景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